查看原文
其他

苍须:渴望总会找到出口

阿斗的梦 阿斗凿墙 2024-02-11


八零后脑瘫女孩平静的自传体小说:《自渡舟》
 

渴望总会找到出口
——平静《自渡舟》共读
作者:苍须

《自渡舟》买了有段时间了,一直没顾上看。老稻要在读书会上讲这本书,我才拿起来读。90后朋友荞麦说,前半部分特别精彩,老稻也说金句频出。
看了下,果然很好。不由反观自己,没及时读这本书,大概是被熟悉的地方就没有风景的想法所误。现实通常是,最好的并不总在远方。
《自渡舟》分为两部分,上半部分讲的是学习佛法、扁舟自渡的故事,能量密集。

01
先说下作者平静,平静是80后,辽宁凌源人。我很幸运见到过她,那是2023年3月,一枚到武汉,平静和先生侯川也从兰州赶了过来。在我和一枚去酒店见他们的时候,一枚说了一句我很难忘的话:平静不需要同情,她很有思想,她的思想可以弥补她的残疾。
那次聚会,后来被我记录在我的《那些花儿那些人,都是无比美好的事》一文里。当时我只知道平静下肢已经瘫痪,需要坐轮椅,需要侯川老师抱上抱下。短暂的相处,是无法看到她生活中具体的难处的,直到看了《自渡舟》。
《自渡舟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,里面的主人公名叫文晴。小说是从文晴15岁开始写的。她是脑瘫患者,说话含混不清。右腿僵硬,站起来身体是佝偻的,只能靠助行器短距离行走。手的功能也很差,只有左手的两个手指可以使用。7岁时,她被父母送到凤城乡下的姥姥家,一直跟着姥姥姥爷生活。实际上这也是平静的亲身经历,她在姥姥家住了二十多年,直到姥姥去世。
由于残疾,文晴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便。这些不便常常让她感觉尴尬,甚至绝望。
她不能蹲着上厕所,只能坐在马桶上。于是家人给她准备了一个桶,舅舅用木板做了一个马桶盖,方便她如厕。她不喜欢闻到粪便的臭味,但姥姥姥爷总要忙完地里的活,才能回来帮她倒掉马桶。有天晚上,姥姥做饭,姥爷帮她倒的马桶。她听到那声音,想到他们天天都要为她倒马桶刷马桶,不由难过起来。姥姥姥爷已经七十多岁了,还要为她做这做那,这让她有一种负罪感。她恨不能自己新陈代谢差一点,少上几次厕所,这样就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了。
如果不是特殊情况,有谁会希望自己新陈代谢差一点呢。这种难处,如果不是写出来,又有谁会知道呢。记得平静来武汉的时候,白天都穿着尿不湿,不敢喝多的水。比起健康人,她的确有很多不便。
不能自己洗头发,也是件让她很崩溃的事。有次姥姥拖了很久都没给她洗头,她忍无可忍,几乎自杀。是责任感让她放弃了那个念头,姥姥是最爱她的人,她不忍心以此让姥姥背负心灵重债。
就在她拼命寻找活下去的理由时,一束光照了进来。

02
有一天,一个乡邻拿着两本佛法书和光碟来到她家,向姥姥传起了教。文晴拿起一本书看,虽然是绘本式的,内容却很是吸引她。她说,书中的文字如同耀眼的星星,带着深奥的智慧一闪一闪。
她没上过一天学,但能认识不少字。她就这样看起了佛法书,并从中找到了一个答案。她一直不明白,为什么偏偏自己是残疾人。佛书中说,前世造了恶业,后世便会结出恶果。这种说法未必科学,却解答了她思索已久的问题,那是医学也解释不了的,她的心因而平衡了许多。
接触佛法后,她开始有了许多自己的思考。比如,佛究竟是人还是神,自己本来的面目是什么。她在思索这些问题时,通常喜欢自己寻找答案,因为她觉得只有自己思考得出的答案,才更有意义,就像佛证得法理。
在她心里,佛更像是一个人,是觉悟的象征。她说,如果佛是人的话,那他说的佛法就是与人性相通的真理。的确,无论是佛法还是其他宗教,里面都有很多哲理的、普世价值的东西。
刚刚接触佛法,她就有了如此深刻的领悟。而且对于未来,她心里也有了隐约的方向。她说自己仿佛走在一条未知的路上,那是一条可以用思想去探索的路,她要沿着这条路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。
那时文晴才15岁,这么小的年龄,就知道凭靠思想摸索着向前了。想想自己十五六岁的时候,谈恋爱、到处跑跑、没心没肺、懵懂无知。而文晴只能待在家里,与寂寞为友。这让她有机会学习佛法,并在学习中产生了高级意识。谁说命运不公平呢,它关闭了一扇门,却打开了另一扇。
文晴在见到普凡居士后,对困扰自己的残疾又放下了很多。普凡居士说,她和健康人一样,只是身体出现了一点问题。身体只是一座房子,她只是暂时住在里面。等到有一天,房子坍塌了,身体就灭掉了,她还是她。
她和健康人一样,身体就是房子,这听起来真是又新鲜又让人振奋。这番话让文晴知道,身体只是一个躯壳,是会消亡的,还有另一个“她”存在。虽然她还不知道,那个“她”究竟是什么样子的。
于我们而言,既然身体是房子,那又何必在意高矮胖瘦、在意美丑、在意别人的眼光呢?纵使身体出现问题,不再完美,那也没有关系。因为还有一个内在的“我”,那才是值得我们好好在乎、好好涵养的。


 2023年3月,平静在武汉古德寺。


03
普凡居士送了一些经书和光碟给文晴,这样她便可以深入学习佛法了。初学时特别吃力,书中很多的繁体字,她得一个个去查字典。但她的生活,却因此充实起来了。
她在书中看到,人生有八苦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。她意识到,这是一切众生都将经历的苦,只是形式不同、或早或晚罢了。而她的残疾,是病苦的一种,她只是提前经历了病苦。这样一想,她心里又释然了许多。既然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,那么就把残疾也当成是常态吧,像感冒发烧那样地去看待它。
要做多少的心理建设,才能彻底扫除心中的障碍。
看到文晴的思想变化,我也想到自己。自己也曾被大病拜访过,也有其他慢性病。当身体受损、不复从前的健康时,心里也会很失落。当疾病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时,心情则会更糟。有段时间我的左脚踝疼,走不了远路,看了很多医生都没有用。糟糕的情况持续了几乎近一年时间,这期间,我曾陷入过深深的抑郁中。夜里做梦哭醒,白天也会时不时地哭。后来学了游泳,脚踝好转了很多,但已无法恢复到从前那样了。这不也是病苦吗,是很多人都会经受的啊。当疾病来临时,不管是自己粗心大意造成的,还是命运的安排,只能接受,只有接受。这样才会超越,才会不再被它左右。同时还要看到它背后的深意,当命运让你失去某样东西时,一定会补偿你另一样。
又想到这世间,还有许许多多的苦,许多的人正在经受着。具体到事上,哪一件不让人烦恼、让人心力交瘁。要是我们知道,这些苦的产生,既有偶然因素,也有一些因果在里面,大概会看开很多吧。想到文晴把残疾当成修行的助缘,那么我们,也可以把苦难当成修行的助缘,前行的助缘。
明理方能解惑,文晴学习佛法后,思想变得越来越开阔了。佛法仿佛一把钥匙,开启了她智慧的心门。
关于学佛的目的,她在不同时刻会有不同领悟。比如:学佛,是为了觉悟和解脱。学佛,是为了在求生的过程中,学会如何去面对死。学佛,就是要接受不同事物的存在。学佛,是为了探究和了悟真理。
这真是一个聪慧的女孩,学佛,不时地激起她的头脑风暴,让她产生了许多哲学思考。这也是一个心气高的女孩。当她念佛的定力不够,不时被潮水般的妄念冲断时,她便拼命集中注意力,努力打败妄念。因为她认为,如果无法战胜自己,就会随波逐流。

04
佛法渐渐成了文晴的精神支柱,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。她在获得证悟的同时,愈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,看清了自己要走的路。
自从学佛之后,她就开始素食了。有次舅舅和大姨特意带了卤鸡回来,见她不吃,便埋怨姥姥不该让她小小年纪就去信佛。她知道他们都是为她好,但这条路,既然已经决志走下去,她就不会因为别人的不理解而轻易放弃。她也知道那条路并不好走,但命运已经把她推到了佛法面前。
她说,这是命运帮她做出的选择。这又让我想到自己,也是被命运推到了写作这条路上。年轻时经历的一些坎坷,那曾让我深深苦恼、深深怨怪的苦厄,谁曾想,它会在很久之后转化为写作的动力。只是这条路的确不太好走,一来自己天分太低,其次也有很多障碍自己的事情。2017、2018那两年,当我不再上班后,许多亲友热情地帮我介绍工作。小学老师中学老师,这都不是我想要的,我却又不能说我想做什么。写东西,是连我自己心里都没底的事。家人知道我的想法后,说我写的东西又没人看,不如去上个班。那时我有一个公众号,以评析诗词为主,的确没有读者,其实现在也不多。但相对于其他事情,我更愿意选择写作这件事。
我们的命运其实与我们的内在有关,内在的某种执念,左右着自己前行的方向。想起梵高决定当一个画家时,家人不太同意,因为他没法养活自己。但他看到了自己那点不一样的东西,他给弟弟写信说,“我们的灵魂里可能有一团火,路过的人只看到烟,便匆匆向前走去。我们是否该守望内心的火焰,耐心等待有人前来取暖的时刻呢。”
想必,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团火,那是一种信念与想望,是可以让人走得更远、变得更好的东西。
平静借助心中的火焰,写出了《自渡舟》,我们这些读者,都是取暖的人。

平静夫妇、老稻、NN

05

读经念佛,常会给文晴带来喜乐与清静感。当她专心念佛时,会进入一种入定的状态。那种状态安静、美好、超然、纯净。那时的她,仿佛从困境中走出,走进了一个广阔而又安逸的世界。那一刻,她的心轻盈灵动,仿佛一片羽毛,可以随风舞蹈。仿佛可以听到山涧的流水声,又仿佛有清凉的湖水漫过心田。
这真是令人沉醉的境界。想起鲁米的诗句:
坚持每日的修习
你的坚持,是门上的铜环
持续敲门,门内的喜悦
早晚会打开窗,张望
看是谁站在外面
这首诗说的也是修行带来的喜乐,持续做那件你每日要做的事,自有美好的东西回馈你。
那么学佛之后的文晴,是否就一直保有了内心的清静呢?否也。她曾说心情就像流水,是起伏不定的。文晴心里也住有一个无明小孩,是会使性子、尥蹶子的。
生气的对象当然是最亲近的人。
有天早上,姥姥给她编辫子,因为要编很多条,她怕耽误了早课,就忍不住扯散了那些辫子。姥姥生气地数落了她几句,给她扎了个马尾。在这种坏情绪中,她没有再去读经,有好几天她都不想读经。但慢慢地,她开始反省起自己。她听到正在做饭的姥姥哼着歌,“星星还是那个星星,月亮还是那个月亮”,歌声里有伤感的意味。她突然想到,姥姥也有很多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事吧,就像一日三餐,以及对她的照料。她一下子就愧疚起来,觉得不该向姥姥发火,不该把不好的情绪转移到姥姥身上。她又想到姥姥多年来一直悉心照顾她,把一切能给的都给了她,姥姥不也像佛菩萨一样慈悲,一样重要吗?
姥姥是不会跟她计较的,几天后她买了棒棒糖,在文晴面前晃来晃去地逗她。文晴抓了几下没抓住,她就递到文晴嘴巴里了。姥姥是那么爱她,在小说第二部分里,文晴的男友说将来要把她带走,姥姥不同意,她说离开文晴她就活不下去。佛法是文晴的精神支柱,她就是姥姥的精神支柱啊。
文晴自从学佛后,就懂得感恩,知道忏悔了。她用佛法对治自己的无明我执,也对治自己的分别心。即使是不喜欢的人,她也让自己尽量温和地对待他们。
佛法转变了她很多的观念,包括对妈妈的。妈妈把她送到姥姥家,是件一直让她心存怨念的事。学佛后她有了感恩的心,能够体谅到妈妈的难处了,也就解开了这个心结。还有上学的事,曾经她那么渴望上学,但学了佛法之后,她从中获得了很多教益。这让她认为,上学不一定就有出息,不上学也不一定就没有光明的前途。

06
佛法赋予了她很多的能量,她在渐渐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。几株不起眼的鸡草花,会让她想到,她和它们都是值得活下去的。曾经她想过死,是因为不能接受生命的不完美,不能接受残疾给自己带来的孤独与限制。自从学佛后,她渐渐明白生命本来就是不完美的,因此会有生老病死、贪瞋痴怨。
虽然在不断地接受、放下,但恒常存在的残疾,总会不时地跑出来,搅乱她的心。
她看到佛书中说,世间的人,有的是来讨债的,有的是来报恩的。这让她意识到自己是个讨债的孩子,不能下地干活,不能回报姥姥姥爷对她的养育之恩。她再次陷入沮丧中,觉得自己活得毫无价值。被苦恼的情绪紧紧控制,她在心中狂喊,我不要做一个讨债的孩子!但有谁能听见她内心的声音呢。就在她痛苦不已时,她想到了佛陀,佛陀是可以听到她、可以理解她的。
她一直把佛陀当朋友,现在这位朋友,还有“身体就是房子”那句话,都统统过来解劝她了。随后她想到,自己的业报之身正是可以修行的证明。她可以不做讨债者,因为她内心的愿力,能使她认真对待自己的修行。
她把自己定位成修行者,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更高的位置,这样不仅看得远,还会对自己有更高的期许吧。
学佛之后,她能够很快把心态调整过来,不会再像从前那样有自杀的念头了。同样是陷在深井中,在里面绝望地待着,以前她苦苦挣扎,一点点地向上攀爬,但这一次,佛法的绳索在把她往上拉。

 2023年3月,平静夫妇与小哥夫妇 

07
文晴每日听经闻佛,在理路与实践中不断地获得证悟。后来又依照自己的心愿,皈依了佛陀。
佛法注重自利利他,自觉觉他,这也是文晴想要做的事情。
有次,她独自在家读佛经时,内心突然传出强烈的声音,那是顿悟的一刻,也是心识飞升的一刻。
经文中说,若有国土众生,应以佛身得度者,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。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,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……类似的句子不断重复,文晴读着读着,忽然听到内心有海水般强烈的声音,呼啸而来——
应以残疾身得度者,即现残疾身而为说法!
应以残疾身得度者,即现残疾身而为说法!
应以残疾身得度者,即现残疾身而为说法!
这个句子接连出现三次,读到这里心一下子就热起来了。多么强烈、多么神圣的感觉,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感觉。文晴或者说是平静,终于找到自己的使命了。
曾经她以残疾之身得到佛法的度脱,而今,她要以自身经历去为其他残疾人说法。曾经她渴望活得有意义有价值,而今,渴望终于找到了出口。
应以残疾身而为说法,这真是一个让人愉悦的使命,文晴是有价值的,是可以帮助到他人的。她不仅是一个修行者,也是一个传道者。而写出自己的经历,便是一种传道的方法。
在《自渡舟》第二部分,文晴说,写作也是一种修行。那时的她已经开始写作了。现实生活中,姥姥2005年就给平静买了电脑,那年她17岁。21岁时开始写《自渡舟》,初心是帮助和她一样的残疾人。可我想说,平静低估了自己的价值,因为她写的书,可以帮助到许许多多的人。

08
看《自渡舟》时,我在书上划了很多条线,很多句子读来让人受益。而且,它在现实中也的确给我带来了益处。
就在我确定讲《自渡舟》那天,还去一枚园地的作者群告诉了大家。可就在晚上,听说婆婆做的脑部CT显示有阴影,需要来市里进一步检查。第二天我老公带她去看医生,医生建议住院检查,排除脑瘤。
听到这个消息,我的心一下子就乱了,这显然与我讲《自渡舟》冲突了。我得花时间照料婆婆,婆婆从来不吃外面的饭,我们得为她做一日三餐。连带着还有其他杂事,都要操心。
那天我特别焦虑,生怕自己没有时间准备读书会的事。就在心里乱纷纷的时候,突然想到《自渡舟》里面藕益大师的话: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于心,圣人除心不除境,心既除矣,境岂实有。这句话主要是说,我们要去除心的障碍,而不是环境的障碍,心的障碍去除了,环境的障碍也就不存在了。这是文晴在姥爷过生日那天,在嘈杂的环境中读经看书,看到的这句。当时她很受不了周围的吵闹喧哗,看到这句后,她开始接受那些,并恢复了内心的清静。
这句话也很让我受用,我开始重新去想婆婆住院的事。那不过是一件偶然的发生,只不过与我的事重合了。我何必要把它当作障碍,何不从里面找到一些有益的东西呢。外境愈复杂,愈是对人的磨练。后来又翻看《自渡舟》摘抄笔记,看到仓央嘉措的一句话,世间事,除了生死,哪一件不是闲事。看到这句,我的心彻底释然了,相比婆婆生病,我参加读书会的事,实在轻微了很多。
调整好心态后,我就没那么焦虑了。幸运的是婆婆检查没事,两天后就出院了。
这是阅读《自渡舟》给我带来的加持,平静在学习佛法中受益,并且把她写出来,让我们也能从中受益。从佛法的角度来看,传法说法是功德无量的事。谢谢平静!

平静和园地90后作者荞麦。

09
《自渡舟》这部小说,是由一个个小短篇组成的。阅读时,发现它在写作上有一个特点,即先有烦恼,再以佛法破除烦恼;先有心魔,再降伏心魔。就像唐僧师徒西天取经,一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妖怪,每次都需要孙悟空想尽办法制服他们。发现这种相似之后,又看到文中提到了《西游记》。那时便有一种欣喜感,它和自己的判断是相合的。
《自渡舟》里面有一些佛法用语,比如六道轮回、业力身,愿力身,法身慧命等。“法身慧命”这个词在文中出现时,给人一种冲击力。原句是:当她过于执着于自己的外形或一件衣服时,她便会忽略掉内心里面的东西。而这些东西对她来说是极其宝贵的,是别人身上所没有的,这就是她的法身慧命。
法身是与色身相对的,色身即肉身,是以饮食为滋养,法身则以智慧为滋养。文晴注重自己的智慧生命,她的优势正是拥有具足的智慧。能够看到自己的优势,看到自己的不寻常之处,这是多么可贵的事情。而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,又该是多么自信。
在《自渡舟》里,“智慧”这个词出现过多次。比如:她觉得这颗心就像一个容器,给它放进什么东西,它就会呈现什么样子,为什么不努力把佛法的清静和智慧放进去呢?又如:她就在这样清静安稳的状态中,等待某一时刻智慧的来临。又如,她的心跟随着经声,静静的,静到极处,就会有智慧的闪现。
从这些句子来看,作者平静是喜欢智慧也拥有智慧的。她的智慧是从佛法中习得,也是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的。这使她远远超越了同龄人,即使像我们这样天命之年的人读她的书,也会感到心悦诚服、钦佩不已。
这是个具备超高能量的女孩,正如一枚所说,平静不需要同情。说到这里,我想起平静在武汉时,我们一起游古德寺那天,吃过午饭后,我叫了辆滴滴,由司机送他们夫妇去昙华林。车来后,侯川老师把平静从轮椅往副驾驶抱,司机到后面打开后备箱。这时我悄悄跟司机说,这个女孩是作家,您多帮下她。司机说怎么帮呢。我说就多照顾下就行。然后侯川过来放轮椅,司机马上接过轮椅说他来放。
我意识到自己说的那句话起作用了,我那样告诉司机,是想让平静得到更多的善待。她值得被善待。
写在后面:
老稻发起研读《自渡舟》,是延续对生命意义的探讨。我很幸运参与其中,为准备发言激发的头脑风暴,很累很燃很充实。
读书会那晚,老稻在聊天区发了多次《自渡舟》的购买链接。有人一连买了三本,大家听说后都很开心。
记得有位朋友说,对一个作家的支持,是去读他的书。《自渡舟》是一部心灵成长、自我救赎之书。我认为,非常值得一看。

(本文的所有赞赏,将作为给《自渡舟》作者平静的鼓励和祝福。)
【作者简介】苍须:一枚园地耕耘者。个人微信公号:融化的雪。
相关阅读:

苍须:这些友爱与守望,就是人生的加油站



聆听良知,坦鸣心声。
我手写我心。

投稿邮箱:yimeiyuandi@163.com

往期精选 :


雪访|遥念彼岸花
清如许:一朵泪花溅了心海的浪花
二把刀:沈从文,容我这样的二把刀,对你抱拳!
红珍:滚滚黄尘,似你泪海澎湃(元月12日)
林世钰:49岁,just那么年少,还那么骄傲
高耀洁追思会|林世钰:奶奶,您照亮我的,我将去照亮别人
悼念高耀洁|林世钰:今夜我不关心人类,我只想你
一枚:亲爱的红珍,今天生日快乐

艾晓明:一万封信,再加四封 (上)
艾晓明:一万封信,再加四封 (下)

江棋生:哈以战争给我带来的新认知
清如许:万物皆刍狗,造化打个牙祭
清如许:又一片树叶,日出而作
清如许:燔祭
黄裕生:中断沉睡,是觉醒的元旦,是光明的元旦
代唯止:新年愿望
石铭:岁末
孙亚:高耀洁老师和我们同命运
安然:高耀洁奶奶“头七”,有郑州人接您回家
悼念高耀洁|林世钰:永失我爱的彻骨之痛(上)
一枚:纽约,鲜花送别爱花的高耀洁奶奶
林世钰 :高耀洁去世,我在纽约最爱的那个人走了
悼念高耀洁(1):去国万里,彼黍离离|林世钰
悼念高耀洁(2):遗嘱——骨灰撒到黄河里|林世钰
悼念高耀洁(3):命运选择了我|林世钰
悼念高耀洁(4):一个人的战争|林世钰

黄裕生:《大秦帝国》的颂秦实际上是在造就奴隶
郭学明: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,从问为什么做起
艾晓明:仲夏夜之梦

一枚:今天,张纯如离开我们整整十九年了

黄裕生:总处于紧张防范状态的共同体需要反思和改善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苍须:渴望总会找到出口

阿斗的梦 阿斗凿墙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